关关难过,关关还得过。
又到销售旺季,江苏如皋的李网开始发愁,代理蒙牛10多年,生意越来越大,不愁卖货,就愁手头资金不足,无法周转。
按照往年的套路,此时,他要把自己县城的房子抵押,坐飞机去某银行总部借贷,来回机票5000-6000,不仅审核手续严苛,房产抵押值也大大缩水,到账资金不能解决旺季的缺口,他只能抱着“聊胜于无”的心态安慰自己。
可今年,李网足不出户,没抵押房产,在手机上动动手指,就从网商银行拿到100万元额度,足够支撑整个旺季的买卖。
没错,经销商的生意,关键就在全款进货、销货缓慢的时间差,痛在资金积重难返,美在资金能融通流转。
今年初,这类“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”的要求,就被写入高层工作报告。
其用意非常明确:
把商业世界比作人,金融就是“血液”。而总数占比约90%的中小企业,贡献大量GDP和就业,需要金融血液,才能生存。但中小企业里,90%以上得不到银行支持,这与其贡献明显倒挂,它们的融资难、融资贵,亟需转变。
同时,蒙牛、海尔等品牌也指望新模式能解决他们的“陈年顽疾”:比如,大经销商之外,中小经销商也能拿到借贷;品牌商无须为供应商、经销商担保等等……减轻几十年来的包袱和成本。
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,大数据爆发,这类实业的痛,终于可以被科技治愈。
“海量信息可以多维度交叉验证,可以在科技的能力之下被识别和分析,主体信用与债项信用再平衡,机构、借款人因为相知,所以信任,因为信任,所以简单。”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解释说。
比如蒙牛2万家经销商、130万家零售门店,接入网商银行后,像李网这样的“老伙伴”80%获得经营性借贷,弥补了流动资金不足。
蒙牛调查显示,未使用过融资的经销商,销售额比去年增长10%,使用上述融资的经销商,销售额的增长则达到22%。高下立见。
供应链玩家“从行业中来,到互联网中去”,打开技术金融的新世界,享受互联网的爆发力和实业的持久力。
千万小老板因此被普惠,相比币圈、挖矿的胡来、乱来,这不比它们燃得多?
最近两年,币圈、挖矿等牛鬼蛇神被监管强制下线,高层一再明确互联网创新要“脱虚入实”,执行力度也从“倡导”变成了“必须”。
套用李雪琴的热梗来说:宇宙的尽头未必是铁岭,但互联网的尽头一定是实业。
之前,供应链领域是“只相信逻辑,丝毫没奇迹”的地方。
一包牛奶、一部手机、一台冰箱……它们从采购原料、制造、品牌商出货,到一级经销商、二级经销商、零售商,再到消费者,整个链条称为供应链。每个环节紧密配合,商品的供给就能源源不断,满足消费者需求。
看上去,品牌商是整个链条的核心,像海尔、旺旺等也都风光无限。但实际上,各级经销商、零售商更是其抢占市场的亲密战友。年底尾牙,品牌大老板们甚至会给他们敬酒。
而这群战友的难题,同样也是品牌的难题,他们进出货间的资金账期,流动资金紧张,品牌也要帮着解决。
拿海尔来说,3万多销售网点,数千经销商,每年有数十亿的资金缺口,它甚至以自己的信用担保、银行拆借,帮助供应商补充流动资金。可代价是自己更高的融资成本,更少的信用额度,还只能惠及20%的头部小伙伴,叠不起更强的Buff。
后来,海尔还与几家银行合作,提供物流信息和经营历史数据,帮经销商贷出资金,但仍然免不了要抵押、要担保、额度少、惠及面小。过程很努力,结果还是差强人意。
比如,100万存货,有担保,贷出70-80万资金,已经是恩赐。而那些进货量更小的低阶经销商、零售商,只能和李网一样,自力更生。
一位供应链的行家向小郝子解释:也别怪银行僵化,毕竟它们风险控制至上,没法获取经销商更全面的收支进出,经营细节,木有全景数据,无法分析,不好判断,只能祭出抵押、担保等老套路。
毕竟,法规森严,不讲情面,现在随便出贷,就怕将来承受不来。
其实,实体供应链,就缺一个“从行业中来,到金融中去”的突破点,进而导入时代的红利,打造升级的奇迹。
而互联网正是希望所在,只要有积累,一切都不白给。
早在2017年初,网商银行就与菜鸟网络、天猫共建供应链金融服务流程,打通阿里商家供应链各环节,统筹销售流、物流、资金流,集中所有运营数据,利用决策树、随机森林、神经网络、增量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,摸索信用评价和授信的法门。
当年,其借贷就已经普惠生鲜、快消等货值不稳定,销售变数大的商家,搞定了一般银行要抵押、要担保都不敢贷的牛排卖家、水果商户。双11前,这套供应链金融系统就覆盖了275万商家,降低其15-30%的融资成本。
如今,4年的时间包浆下,上述新模式彻底走通,按《创新者的解答》所说:产品或服务,“不够完美”的,才封闭起来自己做,“足够好”的,就应该作为基础设施,公开、溢出、赋能。
而此时,大品牌数字化程度高,有大量的合同约束、贸易单据、流水参照,与网商银行的供应链风控同质、同构,更容易形成共振,更能透析经销商的信用画像。
特别是去年,立白金融CEO欧健峰就说:抗疫期间,网商银行为重要地区许多经销商提供无接触借款,帮助他们度过了危机,甚至协助整个日化行业化解了资金风险。
示范效应下,今年品牌供应链金融体制一完善,立马就有500家品牌上门合作,与网商银行共营“大雁系统”(品牌头雁领飞,经销商一起起飞)。品牌们操作有模版,供应链金融的规模、覆盖面迅速翻番。
于是,李网用手机就申请到100万元采购贷,还有金锣火腿肠的经销商,因为同时代理Rio等品牌,均被“大雁系统”覆盖,供应链网络被全面识别后,授信额度翻了好几番。
一句话:原来是品牌、经销商找钱,现在是钱找品牌、经销商。老树开新花,喜提热榜资源位。
昨日种种,譬如昨日死;今时种种,譬如今时生。逆天改命的不只有品牌,还有银行。
比如,安徽宿州的旺旺分销商朱楠楠,其下游商超缺货,她要随时补货。遇到旺季,商超回款慢,进货又要全款,流动资金缺口很大,可当地银行能给的授信上限也就20万元,靠自己筹款,只能眼巴巴错过旺季。
但现在邮储银行与网商银行联合,基于供应链的贸易关系,共建数据风控模型,为旺旺经销商提供数字供应链金融,朱楠楠因此拿到230万元的额度,生意越做越大。
而邮储银行也能发挥线下网点多的优势,强化属地客户的服务,同时,改变银行只讲抵押、担保的“算数思维”,在技术的“概率思维”下,解决信息不对称,合规地撮合新业务。毕竟,邮储的存贷比低,还有很多粮草,可以服务于实体经济。
如国际咨询公司BCG分析:过去的银行,前台业务受制于后台低效,只有转型数字化、智能化才能解决这样的矛盾,那才是国内银行业竞争决胜的关键。
而这一切只有靠技术,才能拿捏得明明白白。
对大多数银行来说,与其让自己水生的“腮”进化出一个“肺”,不如学习邮储,寻找合适的互联网伙伴梦幻联动,开局双喜。
说到底,经过纠偏,现在的互联网产业正进入一个理性的周期,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,其资源配置也更合理、更集约,更能驱动幕后基础设施走向融合与整合,也正需要银行等老牌行业机构“同志者共谋,同智者同谋”,让互联互通的世界更为辽阔。
大家一起分享多维度能力,协同共治,创新不破坏,协作不替代。这才是互联网科技该有的“大巧不工”——不是制造混乱和割据,而是营造共生和共建。
这就像诺奖得主罗伯特·席勒所说:产业的存在,是为了帮助实现更大、更强的社会目标。
所以说,最终,互联网肯定不是用来内卷的,而是用来助攻老牌行业的。如今它已经在供应链金融上交出答卷,同样在帮助制造、农业等行当跋涉出泥沼,飞越过沧桑。
的确是时候了,“骤雨落,宿命敲,任实业领风骚。”